我们非常重视您的个人隐私,当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时,请同意使用的所有cookie。有关个人数据处理的更多信息可访问《隐私政策》

售前电话:400- 966- 9516 售后电话:0755-86111281

如何选择一台真正适合你的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一份科研人的深度选购

分享:

行业资讯
  • 2025-09-22

  • 来源:

  • 浏览量:74

在生物医学研究的浩瀚星海中,活体光学成像系统已然成为科研人的“第三只眼”,它赋予我们洞察生命内部运作的能力,在不伤害实验动物的前提下,实时追踪体内发生的复杂过程。然而,当你站在各类小动物活体光学成像系统面前,面对一串串参数的介绍——分辨率、暗电流、F值、光谱拆分……你是否曾感到被淹没在数字的迷雾中?

究竟哪些指标才是决定实验成败的关键?哪些设计能确保你得到真正可靠的数据?今天,我们就从科研人的真实需求出发,为你梳理一份深度指南,带你拨开迷雾,找到真正适合你的“第三只眼”。

一、硬件性能:洞察微光的根基

在活体成像实验中,我们常常需要捕捉的信号,微弱得像夜空中的萤火虫。如果设备本身噪声过大,这些珍贵的微光就会被淹没在背景杂讯中。这里,我们不仅仅要看“数值”,更要理解数值背后的物理意义。

1.CCD 制冷深度与暗电流

1.png

 CCD(电荷耦合器件)在工作时,CCD基底材料会因热激发而产生少量的自由电子,这些电子与光子激发的信号电子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无法区分的“背景噪声”,这就是所谓的暗电流(Dark Current)。深度制冷是降低暗电流最有效的方法,每降低6-8℃,暗电流就会减半。因此,一个制冷深度更深的系统,意味着它在长时间曝光下,背景将更纯净,图像质量更高。

2.读出噪声(Readout Noise)

当CCD将接收到的光子信号(电荷)转移出相机并转化为数字信号时,这个读出过程本身会产生一种固有的电子噪声,这就是读出噪声。在低光照、微弱荧光信号的活体成像实验中,读出噪声就成了决定性的因素。一个极低的读出噪声意味着相机可以更有效地检测到微弱信号,使图像更干净,从而获得更高质量的数据。

3.信噪比(SNR)

2.png

信噪比是衡量系统性能的最终核心指标。它是一个比值,分子是有效信号,分母是各种噪声(包括暗电流、读出噪声、散发荧光等)。一个优秀的系统,就是通过最小化分母中的噪声项,同时最大化分子中的信号项,从而实现最高的信噪比。

4.CCD像素

更高像素 = 更高分辨率:一台相机的总像素数指的是其传感器上感光单元的数量。像素越多,传感器就能将场景分割得越细,捕获的细节就越多。像素总数很重要,但单个像素的物理尺寸更重要。

3.png

  • 大像素 vs. 小像素:

  • 更大的像素

  • 当传感器总尺寸固定时,像素数量较少意味着每个像素的感光面积更大。

  • 优点:能捕获更多的光线,具有更好的信噪比。表现在照片上就是噪点更少、画质更纯净,尤其在弱光环境下(如夜景、室内)表现远胜于高像素小尺寸的传感器。动态范围(同时记录最亮和最暗细节的能力)通常也更好。

  • 更小的像素:

  • 在同样大小的传感器上塞进更多的像素,每个像素的感光面积就变小了。

  • 缺点:容易产生更多的热噪点和电子噪声,尤其是在高ISO(感光度)下,画质会下降。

一个生动的比喻:把CCD传感器想象成一个游泳池,像素就是一个个用来接雨水的杯子。

    高像素(小像素):用很多个小杯子(像素)摆满游泳池。杯子多,能记录雨滴落下的位置更精确(分辨率高),但每个杯子接的水(光线)少。

    低像素(大像素):用少量大杯子摆满游泳池。杯子少,记录位置不够精细(分辨率低),但每个杯子能接到更多的水(光线),更容易测量(信噪比好)。

二、光学设计:让每一束光都物尽其用

如果说硬件是“身体”,那光学镜头和光源就是“眼睛”。它们决定了有多少珍贵的光子能被捕捉到,直接影响你的成像速度和信号强度。

4.png
1.F 值与大光圈镜头

8e753891-c25a-4a0b-975a-63f4489f6f14.jpgF值(F-number):定义为镜头的 焦距(f) 与 入瞳直径(D) 的比值,即 F = f / D。

物理意义:F值是一个相对值,它表示镜头通光能力的效率,而不是绝对值。F值越小,代表光圈开口越大,单位时间内进入相机的光线就越多。活体成像,特别是荧光成像,永远在与一个敌人作斗争:极低的光子信号。这是因为:

  • 生物体内的荧光信号非常微弱。

  • 生物组织对光有强烈的吸收和散射效应。

  • 为了减少光毒性和光漂白,需要限制激发光强度和曝光时间。因此,最大限度地收集每一个珍贵的光子至关重要。大光圈镜头(低F值)的作用就体现在这里:

显著提高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

  • 信号(Signal):大光圈允许更多来自样本的(真实的)荧光光子到达探测器。

  • 噪声(Noise):相机的读出噪声、暗电流噪声等是固定的,不随进光量变化。

  • 结果:信噪比(SNR) ≈ √(信号)。进光量提升4倍,信噪比理论上可提升2倍。这意味着图像更干净、背景更暗、目标更清晰,更容易进行定量分析。

大幅缩短曝光时间

  • 进光量增加,意味着可以用更短的时间捕获到足够亮的图像。

  • 带来的好处:

    • 减少运动伪影:活体动物难免有呼吸和微小移动,更短的曝光时间可以“冻结”运动,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 降低光毒性和光漂白:缩短激光或照明灯的照射时间,能更好地保持样品的活性,尤其对于长时间动态观察至关重要。

    • 提升通量:在高通量筛选中,更短的曝光时间意味着更快的成像速度。

允许使用更低剂量的探针或更弱的激发光

  • 如果曝光时间固定,大光圈的高集光能力意味着可以使用更低浓度的荧光探针或更弱强度的激发光来获得相同的图像亮度。

  • 带来的好处:

    • 降低毒性:减少探针和激发光对动物的潜在毒副作用,实验数据更接近生理状态。

    • 延长观测时间:减弱光漂白效应,使得长时间观测成为可能。

2.激发光源与光谱连续性

高功率卤钨光源

荧光实验依赖激发光。光源的质量直接影响激发效率。连续光谱光源能提供覆盖整个可见光和近红外范围的连续光谱,这能更好地支持多波段探针实验,为未来的新型探针应用提供可能性。

活体成像大多数使用卤素灯作为光源,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关键点:

活体成像,特别是基于生物发光和荧光的成像,需要一个强大的光源来激发荧光探针(例如GFP、RFP或各种染料)。卤素灯(尤其是大功率氙灯)在这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连续且宽广的光谱

  • 卤素灯/氙灯能产生从紫外(~300 nm)到近红外(~1000 nm甚至更远)的连续光谱,非常接近于完美的太阳光。

  • 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不同的荧光探针有不同的最佳激发波长(例如,GFP约在488nm被激发,而RFP约在558nm)。一个宽光谱光源可以同时高效地激发多种不同的荧光标记物,只需通过更换滤光片来选择所需的激发波段即可。一台设备就能满足多种实验需求,灵活性和性价比极高。

极高的亮度(光强)

  • 活体成像的对象是整个活体动物(如小鼠),光线需要穿透皮肤、肌肉、骨骼等组织才能到达深处的目标(如肿瘤、器官),并被探测器捕获。

  • 这个过程中光线会被散射和吸收,损耗极大。因此,需要一个极其明亮的光源,以确保有足够多的光子能到达目标并返回到相机形成有效信号。高功率的氙灯(常为100W以上)能提供这种所需的高强度光。

与其他光源的对比(为什么不用LED?)

要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是卤素灯,可以看看其他光源的局限性:

  • LED (Light-Emitting Diodes)

    • 优点:节能、寿命长、体积小、发热量低、可瞬间开关。

    • 缺点:
      光谱窄:单个LED通常只发出一个很窄波段的光(例如470nm ±10nm)。要覆盖宽光谱,就需要集成多个不同波长的LED,这会使系统变得复杂和昂贵。
      光强不足:虽然LED技术发展很快,但在需要极高光强以穿透厚组织时,特别是对于激发效率较低的探针,大功率氙灯的整体光通量仍然更具优势。

    • 现状:近年来,高功率多波段LED光源正在快速发展,并在一些对穿透深度要求不高的应用中开始取代卤素灯,但在高端的深层组织成像中,卤素灯/氙灯仍是主流。

3.光纤自发荧光控制

7.png

在传输激发光的路上,光纤本身也会发出微弱的荧光,对目标信号造成干扰。采用超低荧光光纤能从源头降低这种背景干扰,保证你的荧光信号纯粹无瑕。

  • 问题所在(普通光纤的缺陷): 普通的光纤在受到激发光(尤其是高能量的紫外或蓝光)照射时,自身会发出微弱的荧光(称为“自体荧光”或“光纤荧光”)。这种荧光会成为背景噪声。

  • 在活体成像中的影响: 小动物体内的荧光信号本身就已经非常微弱,并且经过组织衰减后更是微乎其微。如果用来传输激发光的光纤自身发出的荧光噪声与真实的生物信号强度相当甚至更强,那么真实的信号就会被淹没在噪声中,导致无法检测或数据不准。

  • 超低荧光光纤的解决方案: 这种光纤采用特殊掺杂的石英材料(通常具有极高的纯度和经过优化处理的羟基-OH-含量)和制造工艺,使其在常用的激发波长(如400-900 nm)下几乎不产生任何自体荧光。

三、光谱拆分:多色实验的灵魂

现代生物医学研究往往需要同时使用多种探针。但它们的光谱会相互重叠,产生“串色”(Crosstalk)干扰,就像多种颜料混在一起,难以分辨。若不能有效拆分,就难以得到准确的数据。

 左: 混合光谱(红色、绿色、黄色光谱重叠在一起) 中: 软件算法(解卷积过程,标注“光谱拆分”) 右: 三条独立光谱(红、绿、黄分开) 文案: “混合光谱” → “算法分离” → “独立信号”

光谱拆分的核心是光谱解卷积(Spectral Unmixing)。这是一种强大的数学算法,能够将混合光谱中的每个探针的贡献分离出来。一个优秀的算法需要具备准确性、自动化和可追溯性,从而确保多色实验的定量分析可靠性。

9.jpg

四、数据校正:保证结果的科学性

科研人最担心的就是数据的真实性。高灵敏度成像系统必须配备完善的数据校正模块,来杜绝“假阳性”和系统误差,确保你的数据能够经得起审稿人的推敲。

10.png

深度解析:数据校正在活体成像中不是可选项,而是获得可靠、可重复、可定量科学结论的基石。没有经过严格校正的活体成像数据,其结论往往是可疑的,甚至可能是完全错误的。

活体成像面临的根本挑战是:设备探测到的原始信号(Raw Data)是多种因素的混合体,而非目标生物信号的真实反映。 这些因素包括:

  1. 非特异性背景:动物自身荧光(皮毛)、仪器噪声等。

  2. 光子与组织的复杂相互作用:吸收(如血红蛋白对蓝绿光的强烈吸收)和散射,导致信号严重衰减和空间分布扭曲。

  3. 实验变量的干扰:探针注射剂量、注射效率、动物个体差异(体重、代谢率)等。

  4. 仪器本身的偏差:光源强度波动、相机像素响应不一致、滤光片效率等。如果不对这些因素进行校正,直接比较不同时间点、不同动物、不同实验组之间的“原始荧光值”是没有意义的。数据校正主要分为两大类:仪器硬件校正和生物背景校正。

1. 仪器硬件校正 (确保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性)

  • 平场校正 (Flat-field Correction)

  • 相机芯片不同像素的灵敏度存在微小差异;镜头边缘可能存在暗角(vignetting),导致图像中心亮、四周暗;光源照明可能不均匀。

  • 重要性:这是进行任何定量分析前必须做的第一步,否则图像不同区域的强度无法直接比较。

  • 暗场校正 (Dark-current Correction)

  • 即使没有任何光线进入,相机传感器因热效应也会产生信号,即“暗电流”或“热像素”(Hot Pixels),表现为图像上的固定噪声。这在长曝光时尤其严重。

  • 重要性:消除相机本身的热噪声,提高图像的信噪比(SNR),是检测弱信号的关键。

2. 生物背景与定量校正 (确保数据反映生物学真相)

  • 背景荧光校正 (Background Fluorescence Subtraction)

  • 问题:动物自身组织(如皮肤、毛发、内脏)在激发光照射下会产生非特异性荧光,与探针的特异性信号混合在一起。

  • 重要性:得到探针的真实净信号。这是计算靶背景比(TBR)的基础。

11.png

为保证实验数据可靠且可重复,建议选用内置符合 NIST 标准光源、支持荧光模态激发光均一性校正的小动物活体成像设备,从而实现发光/荧光信号的绝对定量和精准分析。

 五、高通量设计:让科研效率飞起来

现代科研强调效率。一台真正实用的成像系统,必须支持高通量实验。

12.png


高通量设计体现在多个方面:大成像视野可容纳多只动物,一次采集,大幅节约时间;配备多动物同步麻醉系统,确保操作高效又安全;模块化升级则让设备具有更强的扩展性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六、完善的服务体系:保证结果的连续性

在选择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时,大多数科研人会首先关注性能参数(如灵敏度、分辨率)和价格。然而,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往往是决定长期科研成败和用户体验舒适度的关键因素,其带来的好处是巨大且深远的。

专业且客观的技术咨询:

不仅仅是销售产品,而是提供解决方案。优秀的应用专家会根据不同客户的具体研究领域(肿瘤、神经、感染免疫等)、模型(小鼠、大鼠、斑马鱼)、实验需求(生物发光、荧光、X-ray)和预算,推荐最合适的型号和配置,避免您购买“性能过剩”或“性能不足”的设备。

深入的售前演示与验证:

客户可以直观地看到自己实验样本的成像效果,获得对设备性能的第一手信心,杜绝“参数漂亮,但不实用”的风险。

高效可靠的售后响应:

提供清晰的本地化支持渠道(电话、邮件、在线客服)、快速的现场响应(如24-72小时内上门)和备件供应。

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能最小化停机时间。对科研来说,时间就是一切。快速的维修意味着实验进程不被中断,宝贵的动物模型和样品不会因设备宕机而浪费。

选购活体成像系统时,最重要的不是单一参数的“堆叠”,而是它能否真正契合你的实验需求,从硬件到软件,再到设计理念,是否都能够为你的研究保驾护航。

如果您正在寻找一台能够满足上述所有严苛标准的活体成像系统, 瑞沃德MOIS HT小动物活体光学成像系统作为专为高通量实验而设计的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它将上述所有关键指标完美整合,为您提供无与伦比的性能和效率。


13.png


卓越硬件性能:
搭载科学级冷CCD,制冷可达 ≤ -90℃,将暗电流降至 0.000177 e/p/s。同时,其读出噪声控制在 ≤ 2.9 e⁻,配合 F0.95 超大光圈镜头,实现了极高的信噪比,让每一束微光都清晰可见。

智能软件系统:内置 100种探针库智能光谱拆分算法,通过强大的解卷积能力,让多色实验变得简单而精准,确保定量分析的可靠性。同时,完善的数据校正模块能够杜绝虚假信号,保证数据科学性。

极致高通量设计:拥有 ≥ 25×25 cm² 的大成像视野,可同时容纳多只小动物。配备多动物同步麻醉系统和模块化升级功能,让您的实验既快又稳,实现效率和研究深度的双重提升。

MOIS HT 不只是一台仪器,更是您在科研道路上,捕捉微观世界奥秘、加速成果产出的可靠伙伴。如果您也对此感兴趣,快来点击申请试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