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非常重视您的个人隐私,当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时,请同意使用的所有cookie。有关个人数据处理的更多信息可访问《隐私政策》

400-966-9516

周一至周五:9:00-18:00

直播回顾 |「“沃”在前沿」聚焦孤独症的遗传基础与神经环路研究

分享:

活动资讯
  • 2022-09-23

  • 来源:瑞沃德

  • 浏览量:1459

9月21日晚,“沃”在前沿|生命科学专家论坛直播活动圆满举办!本次论坛有幸邀请到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仇子龙高级研究员、浙江大学汪浩教授、中南大学郭辉研究员,围绕“聚焦孤独症的遗传基础与神经环路研究”主题进行了极具前沿性的分享,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首先,中南大学郭辉研究员给我们带来了“孤独症的遗传调控机制”的内容分享。近20年,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疗没有客观诊断指标、没有有效治疗药物和方法,这两大情况一直没有显著的改善。但是根据流行病学遗传度估计——遗传与环境均和孤独症发生相关,其中遗传度高达80%。基于此情况,郭辉老师详细讲解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高风险致病基因的孤独症分子分型和调控机制

2、应激颗粒障碍作为孤独症等神经发育障碍病理机制的可能性

3、目前对孤独症遗传结构的认识、存在的挑战和展望

聚焦孤独症的遗传基础与神经环路研究

接下来,浙江大学汪浩教授以“孤独症的海马机制”为主题带来了丰富的分享内容。通过汪浩老师的分享,我们了解到孤独症两大核心的症状:1.社会互动和沟通的缺陷;2.有限的、重复的行为。汪浩老师通过介绍最新的社交实验研究——小鼠胡须与社交相关的科学实验,并结合自身实验室多年研究,对孤独症的社会交往行为展开了细致的分享:

1、出生早期外界环境变化导致小鼠成年后社交识别异常机制的挖掘

2、小鼠成年后社交识别异常的多种遗传学拯救手段的建立

3、外界环境和基因突变导致的社交行为异常的共同内在机制的证实

聚焦孤独症的遗传基础与神经环路研究

最后,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仇子龙高级研究员围绕“从高功能孤独症研究社交神经环路”主题进行了分享。仇子龙老师在孤独症研究的遗传基础、神经环路机制和干预与治疗三个领域均有涉及,本次主要与大家分享了神经环路方面的工作,并表示对未来建立中国自闭症基因测序数据库、探索孤独症动物模型等研究方向充满期待。仇老师的分享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孤独症及高功能孤独症简介

2、孤独症中异常社交行为环路机制的研究

3、孤独症研究引发的思考及未来展望

聚焦孤独症的遗传基础与神经环路研究